查看原文
其他

怀旧:回到60年代

沉鱼梦 2021-10-24

60年代那些事










正当悲啼烦恼,忽见那洞里走出一个妇人来,扶着定魂桩,叫道:“那长老,你从何来?为何被他缚在此处?”长老闻言,泪眼偷看,那妇人约有三十年纪。遂道:“女菩萨,不消问了。我已是该死的,走进你家门来也。要吃就吃了罢,又问怎的?”那妇人道:“我不是吃人的。我家离此西下,有三百余里。那里有座城,叫做宝象国。我是那国王的第三个公主,乳名叫做百花羞。只因十三年前,八月十五日夜,玩月中间,被这妖魔,一阵狂风摄将来,与他做了十三年夫妻。在此生儿育女,杳无音信回朝。思量我那父母,不能相见。你从何来,被他拿住?”唐僧道:“贫僧乃是差往西天取经者。不期闲步,误撞在此。如今要拿住我两个徒弟,一齐蒸吃哩。”那公主陪笑道:“长老宽心。你既是取经的,我救得你。那宝象国是你西方去的大路。你与我捎一封书儿去,拜上我那父母,我就教他饶了你罢。”三藏点头道:“女菩萨,若还救得贫僧命,愿做捎书寄信人。”





是最后一批过六一节,必须统一穿着白衬衫、蓝长裤的人;


是最后一批玩弹弓、铁环、玻璃珠的人;


是最后一批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;


是最后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《血疑》,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、担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;



是最后一批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,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人;  


是最后一批相信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;




【何日君再来-邓丽君】


台湾校园歌曲来了:邓丽君、小虎队、王杰、郑智化,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耳熟能详;



香港电影来了:四大天王、成龙、周润发,一个个血胆英雄成为偶像;


霹雳舞来了、喇叭裤来了;


生于60年代,经历了许多:



经历了一代伟人的离去;



经历了四人帮垮台;



经历了女排三连冠;


经历了富人越来越多,梦想越来越远;

于是,60年代的人有了很多无奈:


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,国家经济正在原始阶段; 



当需要读书的时候,赶上了始无前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;


当读小学的时候,读大学是不要自己交钱的;上大学不仅不缴费,还有足以维持基本生存的费用和冬衣补助;

还没能工作的时候,工作也是统一分配的;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,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到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;


当不挣钱的时候,房子是单位分配的;当能挣钱的时候,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;


当需要生育的时候,国家只让生一个;





【年轻的朋友来相会-李谷一】







上学的主课只有语文和算术两门,比起现在孩子的重磅“zhayao包”来,轻松多了。


我们学的第一课是“毛主席万岁”,第二课是“中国共产党万岁”,第三课是“儿童们团结起来,学习做新中国的主人”......


六十年代的人从小就懂得憎爱分明。



【电影《半夜鸡叫》周扒皮】


从小就熟知自己的家史,与刘文彩之类的大恶霸不共戴天。心灵深处充满着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,对旧社会的无比痛恨。



那时候学习的榜样是罗盛教、邱少云、黄继光和欧阳海,是刘文学、戴碧蓉、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样的一些英雄人物。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【卖花姑娘】


那时候的文化生活极其贫乏。电影只能看到朝鲜和阿尔巴尼亚的。《卖花姑娘》、《金姬和银姬的命运》,使得多少善良的中国人流下了同情的泪水



国产电影自然是以八大样板戏为主,那精妙的配乐、经典的道白和夸张的舞美,使人至今仍然难以释怀。



后来又有了《决裂》、《春苗》、《战洪图》、《红雨》等一批带有强烈色彩的电影。


国家大事主要是通过有线广播和极少数的收音机进行传播。另外,就是《新闻简报》。



每当看到已显虚弱、苍老的毛主席无声地出现在银幕上会见外宾的时候,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拍着巴掌,为自己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默默祝福。


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大都记得难忘的1976年。三颗巨星陨落,一年之中经历了三位领袖逝世带来的无限悲痛,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带来的灾难和金色十月的无比喜悦。为毛主席戴黑纱,哭得声嘶力竭;举起标语小红旗,上街游行,欢呼打倒王张江姚…… 


天亮了,十年浩劫终于结束了。那时候,李光曦演唱的一首《祝酒歌》最能表达这种喜悦的感情。



【祝酒歌-李光羲】


高考制度的恢复和科学大会的召开,使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欢欣鼓舞。


郭老那句“科学的春天来到了”,在无数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。华罗庚、陈景润的事迹激励着数以万计的学子们发愤读书,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和世纪末把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刻苦攻关。



“攻城不怕坚,攻书莫为难,科学有险阻,苦战能过关”,叶帅的一首诗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,成为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。



没有人不相信我们的国家会在短短的二十年里,赶超英美等发达国家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。



【春天的故事-董文华】

在中国当代历史中,1977年绝对应该被浓浓的写上一笔。那一年,邓小平第三次出山,被历史地推上了舞台。他的复出,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诞生。


一时间,八块样板戏不演了,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听不见了。一批反映文革期间受害,生离死别和描写美好爱情的电影诞生了。《海外赤子》、《归心似箭》、《爱情啊你姓什么》、《瞧这一家子》、《甜蜜的事业》、《小花》、《戴手铐的旅客》、《等到满山红叶时》、《第二次握手》、《红牡丹》、《庐山恋》等等等等。


【《戴手铐的旅客》剧照】

【《红牡丹》】


【《甜蜜的事业》】

那时候的电影插曲实在是美,每每想起或唱起,就心潮起伏,情绪激荡,李谷一也成了我们梦中的歌神……


【妹妹找哥泪花流-李谷一】


那时候高跟鞋、“飞机头”、喇叭裤、摇摆舞被普遍视为叛逆和异端。邓丽君等港台歌手的所谓靡靡之音还被斥之以黄歌曲。

小螺号,程琳的,很好听!



【小螺号-程琳】


那时的文坛出现了一种“伤痕文学”,主要是讨伐“十年动乱”对人性的扭曲。文化艺术又一次地出现了“百家争鸣”的局面。


国产的《敌营十八年》、日本的《血疑》、《命运》、《排球女将》、英国的《大西洋底来的人》,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电视连续剧热。美国的《加里森敢死队》第一次颠覆了对英雄人物的理解。


【《排球女将》】


电影《少林寺》产生的轰动效应,使街上一下子出现了无数个光头觉远。


那港台的武打录像片充斥着一间间低矮简陋的录像厅。


单田芳、刘兰芳的评书《隋唐演义》、《杨家将》、《岳飞传》在普及历史知识的同时,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

【印度电影《流浪者》拉兹和丽达】


那时的一本叫作《武林》的杂志,创造了全中国期刊订阅、零售之最。香港电视连续剧在大陆异常火爆,尤以《霍元甲》、《陈真》、《射雕英雄传》、《人在旅途》等为代表。

【《霍元甲》剧照】


文化生活的空前繁荣,也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善。



以前凭票、卡供应的自行车、手表、缝纫机“三大件”已不再紧张,人们的着装也逐渐从千篇一律的灰、蓝、黄而变得亮丽多彩。姑娘出嫁的条件,已成为“三十六条腿”和双卡录音机、双缸洗衣机和一台黑白电视机了。



生于六十年代的人,也有幸成了最后一批能够全部看完历届“春节文艺晚会”的人。也正是从那时起,“春晚”便替代新衣、鞭炮,成了我们每年除夕的热盼。



张明敏的《我的中国心》、奚秀兰的《阿里山的姑娘》、费翔的《冬天里的一把火》等等,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!


【我的中国心-张明敏】


董文华的一曲《十五的月亮》,唱响了讴歌最可爱的人,这一新时期最响亮的主旋律,对越反击战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。


……

【十五的月亮-董文华】


【《牡丹之歌》蒋大为】




那个年代玩的游戏和玩具:

打老牛

弹弓

丢手绢

翻【东南西北】

斗鸡

滚铁环

火药枪

电动玩具


子弹枪

司令枪

踢盒盒

挑唧唧棍

跳皮筋

羊骨头

打面包,赢三角




这就是在别人眼中傻傻的60后。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